整个亚洲文化圈里,中国文化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。它不仅融于文字语系、历史发展,还从习俗节日,乃至营造精神中彰显存在。而中式传统建筑则是行业的“藏宝库”,它荟聚了五千年时光的沉淀与选择。
美好生活,亲身来见
“零距离”品鉴之旅,小镇再出发
在国内,若以“生活”为切入点,再没谁能比「小镇」更古韵古香。
汲取传统营造法则,挖掘千年人文变迁,绿城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造出一座座理想小镇、特色小镇,宛如诺兰在《信条》中“时间反演”的操作,让曾经的江南园居“倒放”进现实世界。
于是,中国古典主义人居美学思潮,即得以具体落地。
9月22日-23日,绿城·梨园湾小镇“零距离”品鉴之旅再度启程,数位宿迁家人带着“久闻不如亲鉴,美好就要相见”的期待,来到“月中桂”建筑美学发源地,实地踏访莫干山观云小镇、杭州桃李春风两大经典之作,通过“居、游、学、业、养”多维角度,沉浸式感受小镇“综合体”的生活魅力。
莫干山观云小镇
植物园式生活,犹如闯进一处“彩色森林”
“秋叶染七彩,犹如百花开。”
当车辆一路行至莫干山麓,漫山颜色的层次感,便从远方走到眼前:黄山栾树、银杏、红枫......它们率先褪去“夏装”,以火热身姿登上“山林舞台”的C位,藏起对来年的憧憬。
彩化、亮化、美化,随着“彩叶景观带”的铺开,丰盛的色泽令初来乍到的梨园湾家人,犹如闯进泼墨山水画中,为日常打上“画质”的蒙版。当家人步入「云麓阁」合院组团,街巷布局,白墙黑瓦,礼制的进退有序从精神之上,赋予小镇生活浓郁的“水墨”气息。
金秋九月,丹桂飘香,家人们细数镇内各类植株、各色果树,便被一阵清幽的香气,勾去“魂儿”。循香而至,只见那桂花树下,已铺好一张“金色的地毯”。偶尔间,家人还能细观几朵自然降落的金桂花。
人们常言:莫干山,有一座“万国建筑博物馆”。而在观云小镇,家人仿若搬入“亚热带植物园”中,感受绿色低碳、尊重自然的生活本貌。
“这样的生活,实在是太仙了!”有家人说道。
毕竟,近5000亩半山缓坡处,仅用1200亩造了观云小镇,余下3800亩空间中,18洞国际高尔夫球场占1300亩,最后2500亩莫干山生态山林,则保留生态原貌。
正是这样的大手笔,方才能成为家人的“心灵栖息地”。
杭州桃李春风
造小镇,更要造一处理想国
江南园居的情韵,有山的巍峨,也有水的温润。
山与水,是一组生活的催化剂。如果说,莫干山观云小镇是源起于「山」的青葱;那么杭州桃李春风便出自水的纯粹。
青山湖畔,顺应着秋意的感召,家人们在凉爽微风的照拂下,来到杭州桃李春风。从“生活小镇”到“产业小镇”,如何用配套为家人生活提供保障?在桃李春风,家人看到梨园湾未来生活的可能性。
备受家人们认可的“硬核实力”,不仅出自宋式美学在飞檐翘角、瓦当窗棂、榫卯斗拱等细节上的精益求精,更源自理想生活的共鸣。
按照“三个中心一条街区”的建筑理念,118亩小镇中心“春风里”正静卧小镇之中:颐养健康、家庭学习、文化旅游、休闲运动......
如果说“房子是生活的容器”,那么在桃李春风,生活不再追求数量,还要兼顾质量——以三代人爱好兴趣入手,定制全天候、全覆盖、多层次的“园区生活服务体系”。家人们一路感受下来,对于绿城小镇的追求,有了全新认识:在小镇,生活永远是“主打歌”。
每一次“零距离”品鉴之行,都是一场理想生活的提前“彩排”。
“美丽建筑,美好生活”,八字质朴箴言,道尽绿城对家人的态度。在绿城小镇之中,屋檐下的幸福日常是能被“图腾化”的信仰,唯有生活最珍贵。
为何有人感慨:“一生总要住一次绿城”,因为,绿城不止提供“生活的容器”,还有“生活的方式”、“生活的延续”......绿城小镇,是一座能陪伴家人共成长的小镇,它总有全新的内容,全面的服务,给人幸福的“亮点”。
当家人踏上回程的归途,“零距离”的结束,意味新生活的开始:他们,心怀对绿城·梨园湾小镇的满心憧憬,在这座以“梨文化”为主题的城市秘境花园农旅生活小镇中,未来,前路有光,温暖且明媚。
版权说明:再次感谢原作者辛苦创作,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